目前分類:好文好書好電影 (3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孩子!! 在不是洞口的地方「站」著搧風是沒有辦法把我們的番薯烤熟的啊!! )


 


今早看了戴勝益先生的這一篇文,很有感觸。我覺得很值得給年輕朋友們看,因為年輕朋友或初踏入社會的朋友們,正要建立人生的價值觀,若是可以找到一個值得學習的對象,學習他們的努力過程,找到自我的人生目標,相信對人生一定會有很大的助益。


而對於已踏入社會多年的朋友們,我覺得眼界可以更廣一些,「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踏入社會工作後,更能體會所有的事都是需要靠著眾人之力來達成的,所以,在各行各業中,都有值得我們學習與效法的對象,能夠去探索他們內心的想法與對生活的態度,然後再回饋到自我的領域中,或是更加肯定與堅定自我的作為與信念,這樣也是一個很踏實的過程。


我也想到這幾年來,除了在店面裡認識了許多來自各領域的好客人們,也在部落格中遇到很多值得學習的好格友們,我也把一些學習到的好想法與觀念再回饋到自我的領域與生活中,我覺得這種感覺,對我來說,更拓寬了我的眼界,讓我更學習著像海綿一樣吸收正面的能量,真的好棒!!


我喜歡戴勝益先生在此文的最後一段所寫的: 「學習這些成功人士的努力、扎實、做事方法及對人好的態度,而不是學成功人士的表徵,例如趕快買一部高級房車、找個司機、打高爾夫球、穿高級西裝。這些是成功人士的結果,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如果你只學習結果,卻不學習原因,學習也是徒勞無功。」



 


文/戴勝益


面對未來,你是否經常覺得很茫然,總覺得抓不到自己的性向和專長?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惑,建議你建立一個「仿冒」的人生:抓一個你可以仿冒的對象,去學習他的成長軌跡,從中找出你的方向。

這樣的體會來自我的成長背景。我出生在家族企業,從小我的model就是我的父親和大哥,一直以為自己就是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生意人,後來上了大學,我才找到我真正的仿冒目標: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先生。

我從大學就關注他的新聞,因為他獨特的管理風格與處世態度一直很令我佩服。他一星期只進公司兩個早上,其他時間拿來拉小提琴、釣魚,但依然成就了如此成功的企業。

早在十幾年前,奇美員工的平均月薪資就高達新台幣八萬元,是一個幾乎零異動的公司。許文龍還跟員工說:「你們工作不是為了公司成長,是為了你們未來的幸福人生。」

看到這麼令人感動的一句話,我就立志自己也要跟他一樣。如今我做的每件事,都是跟著他的腳步,例如一個月有十五天絕對不上班、登百岳、到處旅行。另外,我也學許文龍,把財產捐了出去,一言一行都是受他啟發。最近許文龍還把博物館建物捐出去,讓社會大眾共享博物館資源,很令人尊敬。

半年前,許文龍請我去他家作客,更讓我體會到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那天傍晚五點多,我去拜訪他,他仍住在一個四十幾年的老房子裡,一點也不華麗,沒有固定的傭人、保鏢,只有一個司機,還請了鄰居太太來幫忙料理他早上釣的魚、煮了一些菜、買了一些碗粿,請我和妻子吃晚餐。

過程中,他興致一來,就把旁邊的小提琴拿出來拉,他的司機還跑去彈鋼琴伴奏。看到這幅畫面,我們嚇了一跳,也很感動。我問他:「沒有保鏢,安全嗎?」他直覺說:「我又沒有做壞事,錢捐給政府,孩子也沒進公司,沒傷害到公司同仁權益,我有什麼好害怕和擔心的?」這句話立刻反應出他的非凡價值觀,同時也更讓我認定:我以他為師,一點也沒錯。

所以,我認為年輕人要抓一個仿冒的對象。想從事藝術,比如可以抓林懷民;想從事公益,比如抓嚴長壽;想從事科技,比如抓林百里。每個人都抓一個對象,把他的人生歷程和價值觀都搜集起來,然後去學習、去仿冒,以後縱使你的事業和成就沒有像他們那麼大,但至少你比較不會搖擺。

這樣仿冒的好處是,你不會像海底撈針一樣亂摸索。有了model,就像在海底抱著一個浮板,它會有動力拉著你往前走,可以減少你摸索錯誤的時間。況且,這些人到現在都還蠻成功的,或許可以讓你大方向沒錯。

但也要提醒年輕人,要學習這些成功人士的努力、扎實、做事方法及對人好的態度,而不是學成功人士的表徵,例如趕快買一部高級房車、找個司機、打高爾夫球、穿高級西裝。這些是成功人士的結果,不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如果你只學習結果,卻不學習原因,學習也是徒勞無功。


文章引用自奇摩新聞網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ook1  

星雲大師特別為本書而寫的《金剛經》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亦作如是觀」墨寶,珍貴難得。

文章標籤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解碼郭台銘語錄:超越自我的預言(郭語錄)

 

10多年前郭台銘先生對員工所說的話,覺得對現今工作職場仍然受益,

喜歡最後說到的一個夢,覺得除了工作也可以把它應用在很多方面耶!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所以每個人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大家分工合作也互相鼓勵,一定會往正向發展的!!

新的一週開始期許自己做一個認真工作、也樂在工作的人。^__^

文章標籤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文/卓曉然(錫安媽媽)】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來自一位醫師的鼓勵。


我一手抱孩子,一手撐傘,回頭見他正站在門口朝我揮手。空氣中布滿雨水的清香,而雨水就這麼湧進我的眼眶。


 


「有這張卡片其實很好。」他邊說邊從皮夾裏抽出一張卡片遞給我看,「不僅停車方便,還有許多福利。你看,我也有一張。」


你也有一張?我按捺住驚訝,雙手接過卡片。薄薄一張,尺寸與排版都跟身分證差不多,出生日期、地址電話、配偶姓名,只在最底端多了一欄「傷殘等級」。


我不知道該不該,但還是問了:「醫師,你怎麼了嗎?」


*


第一次見到他,他已經從大醫院轉到中型醫院,門診病人從以往的百位數減至十位數,他正在享受退休生活。


兒子久病不癒,我四處尋求最合適的醫師,經人介紹找到這位名醫。他卻表明自己只樂意提供諮詢,目前手上都是已經跟他很久的病人,他沒有再收「新生」的打算。


我不放棄。孩子的病會把當媽的臉皮逼厚。我三顧茅廬,報告兒子的最新狀況,向他請教自己蒐集的醫學資料,把我為兒子做的記錄給他看。請他考慮、再考慮,我會是一個認真的媽媽,不會辜負破例收容的好意。


直到第四個月,他口頭上雖沒答應,卻要護士幫我們預約回診時間。他詳細解釋用藥的劑量、可能的副作用,要求我繼續做記錄,對治療會有幫助。


問診結束,我推著娃娃車開了門就要走,身後突然響起他的聲音:「媽媽辛苦了,加油。」


我趕緊轉頭道謝,門輕輕掩上。我站在門口,淚就這麼流下來。


*


那是我第一次,聽到來自一位醫師的鼓勵。


看著兒子慢慢偏離正常範圍,往病痛或遲緩沈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偏偏醫院白花花的日光燈與無所不在的酒精味,從不提供絲毫安慰。我帶孩子求問過許多名醫,每每證明遇到好醫師真得碰運氣。不是掃瞄病歷的速度可與光速相比,制式化的答案在網路上也找得到;不然就是明明說的是中文,卻都是我聽不懂的術語,讓我體會文字無用的真意。


那是第一次,卻不是最後一次。我發現向病人與親友說「加油」是醫師的習慣,因此當我知道多位病人已經找他看病長達十幾年,一點也不覺得奇怪。每次回診,他總會仔細詢問兒子的發展,對我這外行人提出的醫療問題一一答覆,從未顯出不耐煩。醫師不僅在意病人的痛苦,也尊重家屬的感覺,孩子必須試新藥或安排檢查,他都會告知原因與結果,令家長安心。


即使是半退休,他還是常到世界各地參加研討會,與最新醫療接軌。他分享與會心得,激勵病人不要沮喪,或許將來的發明能徹底醫治疾病,甚至除去病灶。閒暇時間,醫師致力研究西醫與中醫的聯合治療。他出身中醫世家,學習西方醫術,執業後發現中西醫學不相往來的遺憾。他遠赴日本、中國學習中醫,期待兩造或能補其不足,造福病人。


有回兒子試用新藥,雖然發病次數驟減,卻產生躁鬱、自殘的副作用。我不知如何是好,著急地託院方轉達醫師,幾個小時以後,居然是他本人回電給我。聽完我的描述,他給了我家中地址,願意為兒子針灸。他認為,既然藥物能夠控制病情,就不能停藥;希望能以其他方式舒緩情緒,幫孩子撐過這段適應藥物的過渡期。


印象很深,那天下著傾盆大雨,後頭又載著哭鬧不停的兒子,我開車迷了路。眼看遲到已將近一小時,我心好慌,祈禱著醫師能夠多等一會兒,千萬別離開,我們就快到了、快到了……


他沒有離開。扎針後半小時,兒子漸漸停止哭泣,沈沈睡去。我為遲到不斷致歉,為他假日還肯幫忙說謝謝,他笑著說沒關係,雨勢這麼大,媽媽你有沒有傘,開車要小心。


我一手抱孩子,一手撐傘,回頭見他正站在門口朝我揮手。空氣中布滿雨水的清香,而雨水就這麼湧進我的眼眶。


*


當我不得不因特教學校的要求申請那張卡片時,非常排斥兒子將被貼上殘障標籤,沒想到竟然從醫師口中得知他長年面對的疾病。


他患有小腦萎縮症。這項遺傳性疾病已經發生在多位親屬身上,包括他的母親。他親眼目睹媽媽晚年病臥床榻,即使心智能力不受影響,卻無法控制行動,肌肉變形萎縮。學醫的他明白這種病無藥可治,而自己早在幾年前也被證實患病了。


我記得醫師走路總是一拐一拐,稍稍搖晃。原本以為那是年紀大的表徵,沒想到是他的病症。我問,真的沒有治療方法嗎?現代醫學這麼進步,總會有新的藥物吧?我試著以他曾鼓勵我的方式說話,才發現醫師實在不好當。


他說沒有。這種病是不可逆轉的,即使能夠減緩惡化,至終還是得面對意識清楚,身體卻不能活動的痛苦。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從來都是他扮演萬能醫師,我扮演緊張媽媽。我想起他如此關懷病人、致力研究,自己卻背負著病情每況愈下的十字架,清楚明白此生最終的景況。


「有這張卡片不代表什麼。我也有,更何況我的病還無藥可醫。我告訴自己,每天都要活得沒有遺憾。媽媽你要這麼想,孩子才會快樂健康。」


這些話我都知道,但從他口裏說出來,還是讓我充滿感恩與震撼。他不僅是我兒子的醫師,更成為我的榜樣。他醫治孩子的身體,也醫治我的心靈。在這場對抗病魔的奮戰中有他為伴,是何等的祝福和安慰。


--- 此文榮獲聯合報懷恩文學獎二獎


【文章來源: 《講義雜誌》2012年2月號 / 錫安媽媽的《30年的準備,只為你》】


錫安媽媽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ZionandMe


 


Ginger:


《30年的準備,只為你》是最近在看的書,每天看幾篇,有時候可以看兩篇,但很多時候連一篇都看不到。因為,我常常哭濕了雙眼,久久不能自己.....在母親節的這個月份看到此書,雖不是我的原意,但很巧合,在看了傾城的「我的鐵血後母」的故事之後,又看了錫安媽媽的這本著作,讓我對於所謂「母親」這個角色,又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我雖然常常邊看她們的故事邊哭,但我自己可以感覺到我的眼淚中還有發亮的光芒,因為這些故事是「現在進行式」,是就在你我身旁正發生的故事,我只有心疼的感覺,心疼老天爺給予他們很多的考驗與試煉,但我也會充滿著微笑的流淚,因為世界上有這麼棒的母親,正以無限的愛心與耐心,還有強大的信心與勇氣,引導著孩子走在當下,珍惜當下,也提醒著我們,活著本來就是恩典!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母親節  作者:李家同


 


我從小就怕過母親節,因為我生下不久,就被母親遺棄了。每到母親節,我就會感到不自然,因為母親節前後,電視節目全是歌頌母愛的歌,電台更是如此,即使做個餅乾廣告,也都是母親節的歌。對我而言,每一首這種歌曲都是消受不了的。


我生下一個多月,就被人在火車站發現了我,車站附近的警察們慌作一團地替我餵奶,這些大男生找到一位會餵奶的婦人,要不是她,我恐怕早已哭出病來了。等到我吃飽了奶,安詳睡去,這些警察伯伯輕手輕腳地將我送到了德蘭中心,讓那些成天笑嘻嘻的天主教修女傷腦筋。我沒有見過我的母親,小時候只知道修女們帶我長大。


 晚上,其他的大哥哥、大姊姊都要唸書,我無事可做,只好纏著修女,她們進聖堂唸晚課,我跟著進去,有時鑽進了祭台下面玩耍,有時對著在祈禱的修女們做鬼臉,更常常靠著修女睡著了,好心的修女會不等晚課唸完,就先將我抱上樓去睡覺,我一直懷疑她們喜歡我,是因為我給她們一個溜出聖堂的大好機會。


我們雖然都是家遭變故的孩子,可是大多數都仍有家,過年、過節叔叔伯伯甚至兄長都會來接,只有我,連家在那裡,都不知道。也就因為如此,修女們對我們這些真正無家可歸的孩子們特別好,總不准其他孩子欺侮我們。我從小功課不錯,修女們更是找了一大批義工來做我的家教。屈指算來,做過我家教的人真是不少,他們都是大學的研究生和教授,研究院、園區內廠商的工程師。教我理化的老師,當年是博士班學生,現在已是副教授了。教我英文的,根本就是位正教授,難怪我從小英文就很好了。修女也壓迫我學琴,小學四年級,我已擔任聖堂的電風琴手,彌撒中,由我負責彈琴。


由於我在教會裡所受的薰陶,所以,我的口齒比較清晰,在學校裡,我常常參加演講比賽,有一次還擔任畢業生致答詞的代表。可是我從來不在慶祝母親節的節目中擔任重要的角色。我雖然喜歡彈琴,可是永遠有一個禁忌,我不能彈母親節的歌。我想除非有人強迫我彈,否則我絕不會自已去彈的。我有時也會想,我的母親究竟是誰,看了小說以後,我猜自己是個私生子。爸爸始亂終棄,年輕的媽媽只好將我遺棄了。大概因為我天資不錯,再加上那些熱心家教的義務幫忙,我順利地考上了 一所出名的中學,大學聯招也考上了成功大學土木系。


在大學的時候,我靠工讀完成了學業,帶我長大的孫修女有時會來看我,我的那些大老粗型的男同學,一看到她,馬上變得文雅得不得了。很多同學知道我的身世以後都會安慰我,說我是修女們帶大的,怪不得我的氣質很好。


畢業那天,別人都有爸爸媽媽來,我的唯一親人是孫修女,我們的系主任還特別和她照相。服役期間,我回德蘭中心玩,這次孫修女忽然要和我談一件嚴肅的事,她從一個抽屜裡拿出一個信封,請我看看信封的內容。


信封裡有二張車票,孫修女告訴我,當警察送我來的時候,我的衣服裡塞了這兩張車票,顯然是我的母親用這些車票從她住的地方到車站的,一張公車票從南部的一個地方到屏東市。另一張火車票是從屏東到新竹,這是一張慢車票,我立刻明白我的母親應該不是有錢人。孫修女告訴我,她們通常並不喜歡去找出棄嬰的過去身世,因此她們一直保留了這兩張車票,等我長大了再說。


她們觀察我很久,最後的結論是我很理智,應該有能力處理這件事了。她們曾經去過這個小城,發現小城人極少,如果我真要找出我的親人,應該不是難事。我一直想和我的父母見一次面,可是現在拿了這兩張車票,我卻猶豫不決了。我現在活得好好的,有大學文憑,甚至也有一位快要談論終生大事的女朋友,為甚麼我要走回過去,去尋找一個完全陌生的過去?何況十有八九,找到的恐怕是不愉快的事實。孫修女卻仍鼓勵我去,她認為我已有光明的前途,沒有理由讓我的身世之謎永遠成為心的陰影,她一直勸我要有最壞的打算,縱使發現的事實不愉快,應該不至於動搖我對自己前途的信心。


我終於去了。這個我過去從未聽過的小城,是個山城,從屏東市要坐一個多小時的公車,才能到達。雖是南部,因為是冬天,總有點山上特有的涼意,小城的確小,只有一條馬路、一兩家雜貨店、一家派出所、一家鎮公所、一所國民小學、一所國民中學,然後就甚麼都沒有了。我在派出所和鎮公所裡來來回回地跑,終於讓我找到了兩筆與我似乎有關的資料,第一筆是一個小男孩的出生資料,第二個是這小男生家人來申報遺失的資料,遺失就在我被遺棄的第二天,出生在一個多月以前。據修女們的記錄,我被發現在新竹車站時,只有一個多月大。


看來我找到我的出生資料了。問題是:我的父母都已去世了,母親幾個月以前去世的。我有一個哥哥,這個哥哥早已離開小城,不知何處去了。畢竟這個小城,誰都認識誰,派出所的一位老警員告訴我,我的媽媽一直在那所國中裡做工友,他馬上帶我去看國中的校長。校長是位女士,非常熱忱地歡迎我。她說的確我的媽媽一輩子在這裡做工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我的爸爸非常懶,別的男人都去城裡找工作,只有他不肯走,小城做些甚工,小城根本沒有甚麼甚工可做,因此他一輩子靠我的媽媽做工過活。因為不做事,心情也就不好,只好借酒澆愁,喝醉了,有時打我的媽媽,有時打我的哥哥。事後雖然有些後悔,但積習難改,媽媽和哥哥被鬧了一輩子,哥哥在國中二年級的時後,索性離家出走,從此沒有回來。


這位老媽媽的確有過第二位兒子,可是一個月大以後,神秘地失蹤了。校長問了我很多事,我一一據實以告,當她知道我在北部的孤兒院長大以後。她忽然激動了起來,在櫃子裡找出了一個大信封,這個大信封是我母親去世以後,在她枕邊發現的,校長認為裡面的東西一定有意義,決定留了下來,等他的親人來領。我以顫抖的手,打開了這個信封,發現裡面全是車票,一套一套從這個南部小城到新竹縣寶山鄉的來回車票,全部都保存得好好的。校長告訴我,每半年我的母親會到北部去看一位親戚,大家都不知道這親戚是誰,只感到她回來的時候心情就會很好。


母親晚年信了佛教,她最得意的事是說服了一些信佛教的有錢人,湊足了一百萬,捐給天主教辦的孤兒院,捐贈的那一天,她也親自去了。我想起來了,有一次一輛大型遊覽車帶來了一批南部到北部來進香的善男信女。他們帶了一張一百萬元的支票,捐給我們德蘭中心。修女們感激之餘,召集所有的小孩子和他們合影,我正在打籃球,也被抓來,老大不情願地和大家照了一張像。現在我居然在信裡找到了這張照片,我也請人家認出我的母親,她和我站得不遠。更使我感動的是我畢業那一年的畢業紀念冊,有一頁被影印了以後放在信封裡,那是我們班上同學戴方帽子的一頁,我也在其中。


我的媽媽,雖然遺棄了我,仍然一直來看我,她甚至可能也參加了我大學的畢業典禮。校長的聲音非常平靜,她說︰「你應該感謝你的母視,她遺棄了你,是為了替你找一個更好生活環境,你如留在這裡,最多只是國中畢業以後去城裡做工,我們這裡幾乎很少人能進高中的。弄得不好,你吃不消你爸爸的每天打罵,說不定也會像你哥哥那樣離家出走,一去不返。」


校長索性找了其他的老師來,告訴了他們有關我的故事,大都恭喜我能從國立大學畢業,有一位老師說,他們這裡從來沒有學生可以考取國立大學的。我忽然有一個衝動,我問校長校內有沒有鋼琴,她說她們的鋼琴不是很好的,可是電風琴卻是全新的。我打開了琴蓋,對著窗外的冬日夕陽,我一首一首地彈母親節的歌,我要讓人知道,我雖然在孤兒院長大,可是我不是孤兒。因為我一直有那些好心而又有教養的修女們,像母親一般地將我撫養長大,我難道不該將她們看成自己的親母嗎?更何況,我的生母一直在關心我,是她的果斷和犧牲使我能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和光明的前途。


我的禁忌消失了,我不僅可以彈所有母親節歌曲,我還能輕輕地唱,校長和老師們也跟著我唱,琴聲傳出了校園,山谷裡一定充滿了我的琴聲,在夕陽裡,小城的居民們一定會問,為甚麼今天有人要彈母親節的歌?對我而言,今天是母親節,這個塞滿車票的信封,使我從此以後,再也不怕過母親節了。


 


(文章引用自: http://tw.myblog.yahoo.com/shane_liu2003/article?mid=50579&prev=50595&next=50572&page=1&sc=1#yartcmt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母親節前看到格友ㄅ半介紹傾城的故事,


讓我對於母親的意義有了更深的感觸與力量!


這一家子,因愛而結合,更難得的是,


傾城身為後母,但愛他人的孩子還能視如己出,


尤其其中兩個孩子還是罕見疾病的小孩,需要更多更大的耐心與努力!


這幾天,看了很多傾城的文章,


非常敬佩她無私的愛,也敬佩著他們一家五口,


祝福他們全家 繼續開心幸福往前走!!


 


今天(5/11)晚上九點鐘,<公共電視台-誰來晚餐3+1>,請您收看這可愛一家人的故事^^


也祝福全天下的母親 母親節快樂!!!


 


傾城Migi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c-story/profile


 






我的鐵血後母





 


如果你有罕見疾病小孩,你該怎麼辦?
是把他們當玻璃娃娃照顧,隱身於黑暗中?
還是努力向著陽光走,對抗天生的不公平?
這個家讓我們看到了心的力量,把不可能化為可能!


一段網戀,重組了破碎的家
這是一個重組家庭,開始於一段網戀!謙仁與Migi各自有一段失敗的婚姻,因緣際會下在網路上認識,不到二個月的時間,彼此都覺得找到另一半遺失的自己,決定再度走入婚姻!雖然謙仁有兩個罕見疾病的孩子,Migi卻完全不害怕。曾擔任高科技業主管的她笑著說,「我過去處理過無數高難度的專案,對於危機早已見怪不怪,而且謙仁當時承諾,二個小孩有外傭照顧,我只要當個快樂的女主人就好了」,只是當少奶奶的生活真的可能嗎?


寵愛放任?還是努力改變?
宜和與濟馨一歲八個月就相繼得病,宜和得腦性麻痺、濟馨得萊氏症,二人有智能與肢體發展緩慢的症狀,而且當時被宣判活不過12歲,姐弟倆的爸媽有著深深的內疚以及疼惜,因此把他們當玻璃娃娃看待,生活起居完由菲傭打理,甚至到了國小四年級,姐弟倆都還不會自己刷牙、洗澡、穿衣、穿鞋子,加上很少運動,肢體不協調,顏面經常扭曲變形、走路也需要人攙扶。

Migi嫁進這個家之後,每天和二個小孩生活在一起,她根本不可能無視於他們的存在,注重家庭觀念的她,決定辭掉傭人,甘心做家庭主婦,親自教養姐弟倆,只是這個工作可沒那麼容易!

Migi接手管教之後,展開一連串的鐵血手段,帶著姐弟倆訓練走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改掉壞習慣等,這都是靠耐力與時間換來的,經常要陪著他們奮戰,比方吃飯要花二三個小時、洗澡也會拖個一到二小時,姐弟倆從原本的排斥到現在樂於接受訓練,也有顯著的進步,可見這當中花的心思有多大,你一定好奇,她是如何施展鐵血手段?


對親生兒子的內疚
Migi把生活重心都擺在姐弟身上,但內心卻有個遺憾,她沒辦法陪在親生兒子小青蛙身邊,更不用提每天煮菜給小青蛙吃,因此她有著深深的內疚感。小青蛙跟濟馨差不多年紀,上國中之前,小青蛙一個月來兩次,現在是一個月一次,他曾是宜和與濟馨的重要玩伴,只是無奈地,小青蛙長大了,他的興趣已經和濟馨、宜和不一樣了,也玩不起來了!看著媽媽必須花很多心思在宜和與濟馨身上,小青蛙似乎可以體諒她,但眼神中卻顯露絲絲的落寞,他真的一點都不在意跟別人分享媽媽的愛嗎?


口吃與流口水 目前最大的問題
雖然宜和與濟馨改變很多,不過仍有一些需要改善的問題。父母的離異,讓宜和內心有苦說不出,造成她每說一句話總會考慮很久、有口吃的現象,每當她回答別人的問題,努力擠出答案時,讓人有說不出的心疼,另外因為生理因素,濟馨會不停地流口水,但他不會主動用手帕或是衛生紙將口水擦掉,Migi今年的年度計畫,就是希望改善這二個問題,如果達成目標,剛拿掉腿部矯正器的宜和可以獲得一雙夢想的靴子、有表演慾的濟馨能夠獲得燕尾服,二人的願望可以達成嗎?


他們的未來不是夢?
也許有過破碎的家,濟馨一直夢想將來組成美好的家庭,那個家,他有自己的老婆、有自己的小孩、他可以工作養家,而宜和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夠交男朋友、結婚生子,兩人的夢想很小、很簡單,卻讓人覺得格外辛酸,但姐弟倆依舊抱著希望!復健的路,是一條漫長而遙遠的路,謙仁與Migi一直帶著姐弟倆努力向前走,無非希望姐弟倆能夠過著正常小孩的生活,只是他們知道不能照顧小孩一輩子,小青蛙、甚至是親友也不可能永遠陪伴二個小孩,所以要慢慢讓他們學會照顧彼此,學會堅強、在最沈重的時刻飛翔,他們的未來也許真的不是夢!

神秘嘉賓的前來,給宜和與濟馨很大的正面力量,兩人竟讓人有一夜轉大的感覺,究竟誰的魔力有這麼大呢?千萬不要錯過喔!(撰文/傅偉智)


文章來源: http://www.pts.org.tw/dinner3add1/12.htm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別用蛋糕釣鮪魚:讓你更上層樓的工作智慧

 

*文章轉載*
 
在《別用蛋糕釣鮪魚》一書中,主角齊藤是一個日本平凡上班族,為了要開發出更符合需求的鮪魚保鮮劑,某天突然被上司指派到鮪魚船上實習,他在搖晃、擁擠的船上與大海為伍43天,海上沒有任何紓解壓力的娛樂設施,連唯一能夠安靜休息的床鋪空間也非常狹小,但他卻發現同船的漁夫絲毫沒有焦慮不安的模樣。

 

 

面對巨浪不動如山,面對職場風暴一樣態度

 

鮪魚船出港的第3天,暴風雨來襲,齊藤原以為暴風雨導致作業時間與機會損失,會讓漁夫們感到焦慮,但出乎意料地漁夫們絲毫都沒有流露出焦慮或不安的樣子。

 

齊藤忍不住發問:「為什麼捕得到鮪魚,或是捕不到鮪魚的日子,漁夫們的幹勁都沒有改變呢?」

 

輪機長這麼回答:「如果發生好事就開心,發生討厭的事就變得陰鬱。那不就跟動物沒什麼兩樣嗎?人類啊,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漁夫的一番話提醒了上班族,面對週遭的情境,無論好壞,職場工作者理應培養一種豁達的態度,就像漁夫不會冀望大海每天風平浪靜、每天漁獲大豐收一樣,職場上高低起伏的歷程也不是身處其中的我們所能掌控的,過度在意結果及評價,反而可能為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轉個念頭換心境!

 

漁夫說:「今天鮪魚都不上鉤啊!」

 

齊藤問:「努力都沒有回報,有點不好受,對吧?」

 

漁夫回答:「努力本來就不一定有回報的啊!」

 

齊藤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抱持著「努力工作終有回報」的信念,當回報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質疑世界是不公平的,抱怨老闆識人不明、公司待遇不佳,然後迅速落入情緒低谷。

 

鮪魚船上的漁夫可不是這麼看待,累積的經驗告訴他們回報不是理所當然的,與其去思考要不要努力,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努力的方法,把在意回報的得失心拋開,專注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不斷修正,讓自已更容易達成任務、受到肯定,才是職場經營的王道。

 

職場生涯如同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外在環境的變因是無法被掌控的,與其自怨自艾,不開心過生活,不如轉念用鮪魚船上漁夫的精神面對明天,思考如何用比昨日更進步的方式去因應和突破,相信職場生涯也可能有新的局面。

 

你的辦公室也有這種狀況嗎?蠻橫不近人情的主管、僵化不知變通的制度、枯燥重複的工作內容、待遇不公、升遷沒指望,如果再加上人際間的勾心鬥角,占據我們人生時間的職場生活,簡直就是一齣悲慘的連續劇。

 

我們沒有超能力去停止這一切不開心的事,但其實透過態度、信念的調整,就可能讓職場生活截然不同。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我記得,在曾經跟格友介紹過的成寒英文老師的部落格裡,

 

有一次看到成寒老師分享了一篇文章,

 

有學生在文章下面留言說到: 老師,我昨天才學到這個單字,而今天就聽到這個字,覺得太驚奇了...

 

而老師幽默的回答: 你看! 你的認真都沒有白費,念了什麼就像撞見鬼,等念更多了之後,你就會什麼都聽的懂了!!

 

 

 

這陣子的我,似乎也有如此的感覺ㄋㄟ.....

 

 

 

從三月份經由格友愛菲的介紹,看了日本經營之父稻盛和夫的著作之後,

 

我就一連串的看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好幾本書,

 

深深的被稻盛和夫那敬天愛人的想法還有堅持努力不懈的精神而吸引著!

 

也經由看書的過程中,更加肯定我們自己在經營店務的一些正面的想法與理念,

 

也對自己的目標更有信心,即使在挫折當中,

 

若是認定目標方向沒有錯,則要鼓勵自己勇往直前,更不能輕言放棄。

 

 

 

當我到外頭帶著孩子逛街的時候,到了書店,很湊巧的竟然又看見他的著作,

 

而有一天陪著外子一起到圖書館找一些資料,

 

他在認真的找資料,而我在一旁胡亂逛,竟然這樣也會看到稻盛和夫的書!!

 

而這本書是在1994年,由針木康雄所寫的一系列日本企業名人傳記之一,

 

從那圖書館的書櫃中拿起此書,書本看起來非常老舊,

 

但當我拿起此書時,卻倍感親切與溫暖。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這真的是太神奇又太棒的感覺啦......

 

 

 

 

 

我曾經在部落格分享的稻盛和夫先生的文章:

 

 - 不想辦法不行

 

 - 身處地獄或極樂,皆取決於心

 

 - 釋迦牟尼佛-人生實相的故事

 

 - 人生是內心的反映,可加以扭轉(上)

 

 - 人生是內心的反映,可加以扭轉(下)

 

 

 

 

 

稻盛和夫的簡介:

 

稻盛和夫是日本京瓷(Kyocera)及第二電電(KDDI)兩大世界級企業的創辦人,也是日本當代最成功的企業經營者之一。他在書中回顧個人成長、工作與創辦事業的經驗,歸納出奠定其成功基礎的「生之道」。

 

幼時感染肺結核、考不上好大學、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曾起意加入黑道、進入一家快要倒閉的公司……年輕時的稻盛和夫諸事不順,當同事紛紛離職求去,進退兩難的他反而升起鬥志,全心投入研究,竟於一年內開發出領先全國的新技術,也因此找到對人生及工作的熱情。

27歲創辦京瓷,52歲創辦第二電電,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而稻盛和夫始終是以「人應為的正道」作為經營事業的原理原則。他主張「決策要回歸人性」,在渾沌不明的時代更要做好「身為人最重要的事」,自然能獲致成功,實現終極的人生價值。

 

1932年稻盛和夫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1959年成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歷任總經理、董事長,自1997年起轉任名譽董事長。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訊公司),擔任董事長,並於2001年起擔任最高顧問。

 

1984年同時成立稻盛財團,創設「京都賞」,每年頒獎表揚對人類社會發展具有卓越貢獻者。此外,並出任以年輕一輩經營者為招收對象的「盛和塾」校長,培育新世代經營者不遺餘力,其經營哲學被日本企業界奉為圭臬。

 


(簡介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24477)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叔本華的眼淚

 

內容簡介: (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09270)

當罹患癌症,只剩一年可活的心理治療師朱利斯,見到多年沒聯絡的老病人菲利普時,心裡大吃一驚。二十三年前,菲利普有嚴重的性上癮症,每天沉溺於獵豔行動,直到嘔吐為止。而今,菲利普依然傲慢冷酷、目中無人,卻取得「哲學諮商師」執照,全心推崇叔本華的悲觀主義,認為它可以解答一切困惑。

文章標籤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些人,那些事


 


Ginger: 一早,在讀著吳念真先生所寫的《這些人,那些事》,剛好讀到這一篇「老山高麗足五兩」,讓我又哭又笑的。吳先生真的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寫的文字都會讓我進入他所描寫的情境,體會裡頭的苦澀與甘甜。


我喜歡他在書中寫的這一段話:


「....生命裡某些當時充滿怨懟的曲折,在後來好像都成了一種能量和養分,因為若非這些曲折,好像就不會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見別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見的人與事;而這些人、那些事在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後,幾乎都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怨與恨與屈辱和不滿彷彿都已雲消霧散........」


看完這本書,我想,我會去找「多桑」來看的....


在此分享「老山高麗足五兩」給大家,一篇讓我又笑又感動的文章!!



 


 


老山高麗足五兩


文/吳念真


 


 


賣菸賣酒賣冰賣點心和零食的小店在村子的路口,是礦工們每天進出礦坑的必經之地,所以早晨、黃昏各熱鬧一次。


 


早晨當他們習慣聚集在小店前等同伴,一邊聽某人轉述昨晚NHK海外放送的新聞內容,一邊清點入坑的工具和炸藥。


 


黃昏再度聚集的時候,他們則是習慣邊吃東西邊聊天,順便讓風吹乾一整天都泡在水裡的膠鞋和腳掌。


 


礦工們的腳掌好像都很容易長雞眼或累積厚厚的一層角質,所以每隔一陣子總有人會跟小店的老闆借剃刀,把正好被水泡軟了的雞眼和角質層給削掉。


 


做這種事容易「傳染」,只要有人拿出剃刀開始削,之後總是一個接一個削,削到到處都是厚厚的腳皮才罷休。


 


那天他們邊削邊感嘆,說村子裡恐怕又要少了個人,因為阿溪他已經彌留狀態的娘昨天從醫院抬回來,擺在廳邊等斷氣。


 


也許話講得夠久,有人發現地上那些腳皮都乾了,已變成褐黃色還略帶透明的腳皮像極了切片的高麗參,連軟硬度都像。


 


也不知道誰起鬨,有人竟然去小店裡拿來半截裝線香的紅色包裝袋,把那堆腳皮一片片裝進去,然後在上頭認真地寫了字:「正老山高麗足五兩。」


 


他們說「足」有另一個意思,就是腳。


 


笑聲還沒停,村子裡的喇叭急躁地響起來,說某人家的廚房起火了,要大家去救火;礦工聽完一哄而散,腳皮沒人理,之後也沒人記得這件無聊事。


 


幾個月後某個黃昏的小店前,阿溪邀大家過幾天一起來喝他母親的壽酒;老人家奇蹟似地逃過六十九歲傳說中的關卡,反而比以前健壯地準備迎接七十大壽。


 


阿溪說「棺材裝死不裝老」真的有道理,多少年輕力壯的礦工可能就在災變的一瞬間過往,而自己的娘在廳邊躺了那麼多天,竟然可以起死回生;「所以,神還是要信的,千萬不要鐵齒。」


 


多年後,好多人都還記得阿溪講這句話時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表情。


 


阿溪說他娘從醫院抬回來的第二天,他跑了一趟瑞芳的電信局,打電報通知南部的親戚;回來的路上,他忽然想到媳婦不久就要生產,自己就要當祖父,而阿娘就要當曾祖母,如果她現在就走,豈不是憾事一樁?於是他就合掌向天祈求,說他願意讓一年的壽命給阿娘,讓她至少可以看到第一個曾孫之後才走。


 


阿溪說沒想到才一進村子,月光下他看到有東西在路邊閃閃地泛著紅光,撿起來一看,竟然是一包「正裝老山高麗參,還足足五兩重!」他說:「這分明就是神明的恩賜!」


 


結果呢?……有人怯怯地問。


 


阿溪說他一回家,馬上抓了一把,慢火燉了一碗,然後自己含著稍稍用力地一口一口「吹」進已經無法吞嚥的阿娘的嘴裡。


 


第二天,他分兩次用同樣的方法餵阿娘。


 


阿溪說:「沒有人會相信,隔天清晨我們都還在睡,阿娘竟然進來拉我太太的腳,說:幾點了,怎麼還不起來煮稀飯。」


 


所有人看著淚光閃閃的阿溪,一片靜默。


 


最後終於有人謙卑地出聲說:「阿溪,多準備一桌素菜吧,這一桌就算我們兄弟給你阿娘添壽的。」


 


阿溪感動地接受了。


 


之後彷彿就成了慣例,只要誰的媽媽過七十歲生日,這些人都會出錢辦一桌素菜給老人家添壽,這一桌他們就習慣稱之為「腳皮桌」。


 


誰都知道這個典故的由來,阿溪除外。


 


 


(文圖/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4595)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文章引用自今週刊: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v1/content.aspx?a=W20120302727


文/王偉忠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像楊定一、

像現在的顏正國遇到良師,

讓外界看到他的天分



 

上周做了兩個訪問,兩個人物都是天才,卻有截然不同的際遇,帶出諸多感慨與感動。其中之一是剛出獄的「好小子」顏正國,小時候看他拍電影時拿個本子一直畫,問他畫什麼,他說畫漫畫,心想這樣一個聰明、機伶、又有藝術細胞的孩子,演電影最適合他。

 

顏正國的爸媽都是老實人,常看到他們戴帽、揹個水壺陪兒子拍片。阿國很孝順,雖然年幼調皮,眼神篤定,亮晶晶的。

 

阿國上了國中,功夫好卻面臨霸凌,同學動不動就說「你是童星,表演功夫來看看吧!」讓他飽受騷擾,家裡幫不上忙,轉而結合更有勢力的同學自保,走上歧途。

 

透過電視看到阿國因安毒勒戒,眼神渙散,這次假釋後又見到他,小時候的眼神又回來了。他說,在第二次重罪入獄時,遇到人生導師,也是他的書法老師,老師原本不答應他加入書法班,要求他先勤練自己的名字,足足寫了一年才收他為徒。一年後開始參加書法比賽,十一年牢獄生活,阿國共拿下了四十七座書法比賽獎項。

 

得獎我不意外,因為阿國本就有藝術天才、筆感又好。現在的他,調皮中還是帶點靦腆,是我認識的那個孩子。

 

阿國說,入獄時父親過世,自己又有孩子,深刻反省人生不能這樣過,書法老師不只教他書法,還幫助他過濾很多事情,改變了他的生命。


老師很重要,像上周訪問的另一位天才,寫《真原醫》的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他六歲移民巴西,十三歲上醫學院,十九歲即拿醫學博士畢業,二十一歲又在美國拿了一個博士。他家的教養方式就是「閱讀」,手邊隨時有七、八本各種主題的書,數學讀累了換物理、物理讀累了換文學,不只他讀,全家都愛閱讀,這樣的環境讓他盡情展現研究方面的天分。現在他努力推廣兒童讀經,楊定一認為朗讀可以培養兒童的專注力,各種經典不分宗教、不分國籍,都值得一讀。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像楊定一、像現在的顏正國遇到良師,讓外界看到他的天分。像「陣頭」的九天團長許振榮沒有良師,他一直想把傳統廟會、陣頭文化推上全球舞台,還為此讀EMBA,到處請教化妝高手、燈光高手、舞台高手,四處尋訪能讓傳統藝術精緻化的良師。

聽完他們的故事很感動,心想身為家長真該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協助他們發展天賦。

 

回家告訴小女兒一定好好發揮,我會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隨口多問一句,「你這禮拜要考試?」「對!」「要考什麼?」「…不知道!」

於是…「轟隆!」她媽媽就火山爆發了!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何飛鵬的《自慢3:以身相殉-何飛鵬的創業私房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show_series.php?item=0010429467&page=5


 


用同樣的方法,卻期待不同的結果

  雖然我仍然努力,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但是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沒變,最原始的經營策略沒變,或者應該這樣說,我自己對經營事業的邏輯沒變,如果我有錯,我並沒有針對錯誤修正。我並非執迷不悟,而是覺得一本刊物的創辦,確實需要很長的培育期,要經過時間的洗鍊,才能被大眾接受。這個觀念或許沒錯,但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所以一直在與資金奮鬥,一直在跑「三點半」。

  在第三年底,第二次增資的二千四百萬又用罄,這是《商業周刊》最悲慘的日子。再增資自是必然,只是所有的股東幾乎都認為我們是騙子(除了少數我十分感激的一、兩位),我們要再增資的二千四百萬(總股本變成七千二百萬)分成好幾次完成,不過從最後的增資無著之後,我自己的悔悟、頓悟也完成了。過去我們遇到困難,我覺得用增資換取時間,以改變營運結果,而現在增資無門,我們一定要有別的方法才能自救,改變是我們唯一的路。這時候,我遇到石滋宜博士(前中國生產力中心負責人),在聊天時他說:「什麼是笨? 就是老是用同樣的方法做事,卻期待會有不同結果的人。」

  這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過去四年來,我一直用同樣的方法經營《商業周刊》,卻每年期待會有不同的結果,這不正是我嗎?我何其笨啊!

  我開始閉門思過,決心自我改變,決定不能再期待增資,要立即從內部改善找到答案。徹底瘦身,徹底檢視所有成果,要把開支降到可能的最低,最好是能立即損益兩平,不能的話也要讓虧損降低,這是勒緊褲帶存活法,任何能降低支出的方法,都要立即採行。


創業的生死關頭,不談合理只談存亡

  至於我自己,檢討的事就更多了:我的管理能力、領導能力、做媒體的專業能力,對外提升業務的能力,我發覺我沒有一項足夠,每一項我都需要重新學習,我嘗試快速改變。

  但所有的改變抵不過營運上的繼續沉淪,當每天都要借錢時,環境會給你更嚴酷的考驗。市場上不斷傳言《商業周刊》隨時可能倒閉的消息,已經要上稿的廣告客戶,反悔抽稿,我們的銷售人員每天闢謠都來不及。

  我決定正面面對,我要求業務人員正面向客戶坦承我們面臨了困難,但也告訴他們,我們已經活了五年,我們有信心、有決心苦撐下去,我們一定要讓台灣第一本財經周刊存活,決不放棄。

  內部的營運可以慢慢改善,但資金問題還是一定要解決。當時我和金惟純協議,我守住內部,他負責對外找錢。會這樣安排,一方面是我對內部經營較熟悉,但更重要的是我的愛面子,不敢向別人開口。理論上我跟企業界的關係比金惟純好多了,但我不敢,我只能躲著,這也真十分為難他了。不過金惟純也證明他有募款及資金調度的本事。




用本本暢銷書解決財物黑洞

  有一年小年夜,薪水及獎金無著,我已經準備向員工道歉,沒想到傍晚金惟純回來說錢已籌到,第二天一提現,如期發薪,他的同學在最後一刻提刀相助。我雖然不負責資金調度,但也常常在山窮水盡時加入幫忙,而我能找的,也就是我的姐姐、親人及我的太太。我的太太面臨了最多的考驗和煎熬。當我每一次動用太太僅有的幾十萬存款時,我都痛苦不堪,但也無法選擇。

  有一次下午二點半,金惟純告訴我,公司還差一百萬,他已無能為力,我們只好分頭努力。我打電話給老婆,要求她動用她的保命錢。只是前不久我才答應她絕不再做這樣的事,但事隔不久我又再犯。老婆當然無法拒絕,我急忙開車到她的辦公室,她站在走廊下等我,手上捧著牛皮紙袋,我開車靠近,搖下車窗,她把牛皮紙袋丟進車裡,轉身就走,我看到她掩面痛哭,我坐在車中,十分鐘內無法開車,「一個大男人,怎會做這種讓自己的女人傷心欲絕的事?」我自怨自問。

這種驚險萬狀調度資金的日子,過了兩三年,一直到我出版了《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四個月之內熱賣了近三十萬冊,也賺進了近三千萬新台幣,《商業周刊》的財務窘境才獲得紓解。到了《商業周刊》的第六年,我又調整了工作內容,我全心全意負責出版,這是搶錢的任務,我用一本本的暢銷書,快速賺錢,以紓解商周的財務黑洞。




地獄門的句點

  做出版是全新的開始,我下定決心,每一本書都要賺錢,我不能再慢慢來,我的青春不再。或許是在《商業周刊》已繳完了所有的學費,我從出版第一本書開始,就立即賺錢。一直到一九九四年九月,《一九九五閏八月》一書更是我扭轉乾坤的一擊,這本書使我的人生徹底改變,也使《商業周刊》的營運結構逆轉,我告訴自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老天爺終於還我公道了。」我記得《商業周刊》最多時對外負債高達數千萬元,而《閏八月》一書正如大旱之望雲霓,財務改善之後,《商業周刊》自然回到比較正常的營運道路。

  其實《商業周刊》在歷經了三、四年的內部結構調整後,一切的營運狀況都已正常化,也找到自己的規律,而從《一九九五年閏八月》之後,不只是台灣的命運改變,真正改變的是《商業周刊》,我深陷地獄門的創業之舉,也從此劃下句點。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nger:


我必需先說一句「對不起」。


因為會拿起這本書來看的初始原因,其實是以為這是一本親子教養類型的書。


書封上站在紅橘車旁的那三位可愛的小孩兒,親切純真的臉龐吸引了我,


我以為是在講在不同的國家長大的孩子的故事,


但讀完之後,才知道裡頭訴說著一個比親子教養更深切、更寬廣的故事。


 


讀了第一章才開頭,說老實話,我真的快速的闔上書,不敢看下去,


姑且把書擺在一旁,卻又無法停止自己那顆想繼續聽作者說故事的心,


我自己認為我是很勇猛的讀完它,卻又慢慢的去咀嚼去想像作者那樣的心情與景況,


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我只能說我很幸運,


能在誤會下讀到這樣一本很有情感、很有張力、更有勇氣的書。


 


那赤裸裸的事實攤開來細看,我佩服著作者無比的勇氣,


瀏覽書中的一張張泛黃的信件與老照片,


我彷彿看到了自己家族、那些人、那些事的影子,


當讀到了那些哀傷和別離,我似乎沒辦法再讀下去,先暫停情緒,再讀下去,


很催淚,但又不矯情,作者說故事的能力真的是極有魅力!!


我感謝這本書帶給我對生命的力量,


也讓我對「家庭」裡生死離別、愛恨情仇的複雜情感,


又有了更深一層的感受。


 


 


 


文章介紹及照片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93372


最坦誠、最驚世駭俗的家族/生命史!
  一本精彩的時代之書,每個人都能在這本書看到自己。


  生命是一齣複雜難解的通俗劇,我將以編織者的毅力,細細密縫,試著書寫家族裡那些說不出口的秘密,這些人與那些人心裡的黑洞,閃爍在新店溪與哈德遜河的波光粼粼中。-陳俊志


  一位台美離散家庭的長子,用盡氣力寫字造像,重返時間流淌的三十年之間,與記憶拔河,為自己來自的破落家庭,用無比的愛與勇氣寫下一則則令人心痛的情書。


  全書細筆刻畫一個台灣家庭的家族眾生相,透過文字與影像追索自身家庭傷痕與秘密,同時召喚整個世代的情感與記憶。更以一位同性戀長子的眼光,深具性別意識地凝視著「家庭會傷人」背後愛恨交織的歷史。親見一個低階台美移民家庭的興衰,打造一則台灣移民離散的時代寓言。


  作者父親為台灣彩色沖印業第一個本土品牌——爵士彩色沖印店的創辦人,顛峰時期開了七家連鎖店,後因債務問題,父母遠走美國,包括作者在內四名小孩留在台灣。從此一個家庭離散,分居台美兩地。內容分三部份:第一部份「父別書」寫父寄人籬下的滄桑童年,以及父子之間的愛恨糾結;第二部份「電影院裡的少年」寫性別認同與電影啟蒙;第三部份「有光的對岸,月之暗面」寫移民美國紐約的母親及其家族的異鄉生活辛酸。


獲獎記錄


  台北市文化局第八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得主


作者簡介


陳俊志


  紀錄片導演,關注弱勢議題,用文字和影像實踐社會運動。朋友都叫他Mickey。常上街頭及媒體為同志議題發聲,作品社會性強烈。2007年,以台美移民家族史寫作計畫《台北爸爸,紐約媽媽》獲得第八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2008年,以高樹少年葉永鋕死亡事件為本,寫作《人間.失格》,獲得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2009 年至2010年,以副教授資格應聘為國立中正大學駐校作家及駐校藝術家,開設紀錄片工作坊。


  陳俊志的紀錄片作品有《不只是喜宴》《美麗少年》《玫瑰的戰爭》《幸福備忘錄》《我的愛滋朋友》與《無偶之家,往事之城》《酷兒舞台》和《沿海岸線徵友》。歷年來作品獲邀參展巡演於各大國際影展,並長期於國內外校園進行性別多元教育的紀錄片放映及專題演講。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inger: 這是一個好棒的故事! 我好喜歡那種找到自己所愛,然後專注而熱情,並且樂在其中的眼神,真的是"一看再看,百看不厭"呢!!


 


文章引用自:  珠珠老師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memeshome-mechya/article?mid=2213&sc=1#2884


 


広い海へ出てみよう         


東京海洋大客員助教授・さかなクン


 


中學一年級的時候一起加入管旋樂隊的朋友,

忽然有一陣子大家都不跟他說話,

甚至也被威脅他的前輩進入三年級的同時被所有的人隔離及無視於他的存在,都是忽然之間發生的事情我一點都搞不清楚原因!

 

但是這和魚兒們的世界好相似阿!

譬如瓜子鱲這種魚,在海裡總是成群結伴的游來游去,

可是如果把這成群的瓜子鱲放進狹窄的水族缸裡;

他們立刻就會針對一隻同伴開始攻擊了,直到傷痕累累!

我看了不忍心而將這隻受傷的瓜子鱲撈出來放到別的玻璃缸去、不可思議的、

原來的瓜子鱲族群卻又開始攻擊另外一隻同伴,

然後我又將被咬的傷痕累累的那一隻瓜子鱲撈出來,

可是不管多少次原來族群的瓜子鱲就是會不斷攻擊另一隻魚一直到最後。

 

在寬廣的海裡大家總是成群結伴的行動覓食,

但是換成狹小的水族缸裡時為什麼卻開始出現了欺負及攻擊的行為呢?

都是住在同一個場所、吃著同樣的食物、同種同類的生物呀!

 

中學時期的霸凌在一些小社團裡也發生過,

我從沒問過那個被欺負的同學:「為什麼是你?」

但是我常約那位同學去釣魚;

離開學校只是在海岸邊將魚線垂在海裡而已,

同學的表情突然變得很安靜沉穩,沒有辦法聽他訴說什麼,

但是只是這樣而已不管是誰只要這時陪在他身邊而已,

我想他 就能感受到那份安心感吧!

 

我是個被大家稱之為很奇怪的人,

只要我被大自然包圍著,忘我的投入到魚兒的世界裡;

所有讓我不愉快的事我都能馬上忘得一乾二淨;

認識了很重要的朋友卻在狹小的框框中你爭我奪,

煩惱不安,即使是這樣;

我所收集起來的也都是愉快的回憶。

 

走出框框、在外面好玩得的事太多了、別浪費了!

走到寬廣的天空下、遼闊的海邊去看看吧!

 

 

這篇文章取自東京海洋大學的客助教授魚先生他是誰呢?
 

 



 

 

就是這位怪怪的魚先生,本名宮澤 正之(みやざわ まさゆき)。

 

現在活躍於日本的藝能界,藝名就叫做魚先生!

 

 

 



 

 

魚先生從小學開始就對魚有強烈的好奇心,

17歲那年參加電視冠軍王對於魚類的知識讓他拿到第一屆的冠軍寶座,

之後連五年都無人能跟他對抗

蟬聯五座冠軍進入到所謂寶座殿堂,已經是電視冠軍王的最大榮譽、

而他只是個高中畢業生。

 

而魚先生從小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進入東京海洋大學就讀研究,

但是因為太專心於魚類知識的獵取而忽略了其他學科,

最終還是無法考取理想的學校而轉而就讀專科學校。

 

可魚先生對魚類的研究還是孜孜不倦,

終於有一天因為超越常人的魚類知識,

2006年10月10日以專科生的資格獲聘為東京海洋大學的客座助教!

 

更了不起的則在去年2010年的12月,

因為京都大學中坊徹次教授委託魚先生畫一副關於鱒魚的圖,

 所以魚先生就請住在西湖 (富士五湖)的漁夫送來好幾尾真正的鱒魚,

沒想到對著魚看了老半天魚先生越看越不對勁,

因為和傳說中絕種的魚實在長的太像了;

後來魚先生直接帶著魚兒們到了京都拜訪中坊教授,

經證實這些魚即為已經絕種七十年的一種日本鮭魚

日文稱為「國鱒」的黑鮭魚。

 

 

 


 

 

「國鱒」被認為早在一九四○年就已絕種,

因為當時秋田縣北部的一項水力發電計畫,讓這種魚的原生湖泊水質酸度增加最後此種魚類被認定為全面絕跡。

 

我的介紹結束了!

 

為什麼我要介紹魚先生呢?因為他是電視冠軍王嗎?

還是他發現了絕種的魚很了不起呢?

不…都不是…

我想要說的是…讀書學習原來可以這麼輕鬆!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虎媽的戰歌

 

 


Ginger: 這是一本閱讀起來「很刺激」的書。

 

在一開始讀前半段的過程中,當談到東方父母與西方父母對於教養孩子的不同之處,我終於理解為何這本書引起這麼多人的討論了。但若是你讀完整本書,當我讀到下半段時,當虎媽經歷了自己的妹妹與生死病痛掙扎的過程,還有面對小女兒露露的青春期叛逆後,虎媽終於了解:做為母親,她其實不必那麼掙扎那麼累。愛與紀律,不應該是一條鋼鐵織成的防線,而應柔軟可調整。每個孩子擁有不同的天賦與性格,何時該嚴格要求,何時該放手尊重,父母要有判斷的智慧。

 

書封上寫著::「這個故事原本要說的是中國父母教養小孩比西方父母高明之處。然而後來說的卻是激烈的文化衝突、一閃而逝的光榮滋味,以及一個十三歲孩子是如何挫掉我的銳氣的。」

 

從這本書中再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以及這幾年自己對孩子的教養片段,我不也是有時一直在矛盾中長大的? 我想要孩子沒有壓力的快樂學習,卻一邊要他「再」多學些什麼? 猶記得孩子上學期開始學寫國字時,她一邊寫我一邊擦,只因為我覺得她寫的不夠整齊不夠漂亮,後來那一段她邊寫邊哭,而我在一旁邊念邊擦的過程,現在回想起還真的覺得既慚愧又可笑了。實際上是當我坐在一旁一直盯著她寫功課時,這樣子的壓力反而讓她不耐煩了,這樣她還有心情好好的寫作業嗎?

 

我真心的感謝虎媽把與孩子的互動片刻很真實的寫下來,裡頭有孩子的反抗、母女內心的掙扎、還有母女的衝突、到自我省思的過程,你會感受到這就是一位母親對孩子最真實的教養過程,而且還有那很濃很深的母愛。

 

我很喜歡在書後的附錄裡,收錄著虎媽的女兒Sophia對母親所寫的公開信。也與大家分享。

 


華裔作家蔡美兒(Amy Chua)新書「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引發廣泛爭議後,她的大女兒蔡思慧(Sophia)18日特別在紐約郵報以發表公開信的方式,為母親辯護。


以下是蔡思慧在紐約郵報標題為「我為何深愛我管教嚴格的華裔母親」一文的摘要:


親愛的虎媽:你的回憶錄自刊出後,遭受眾多批評,問題在於有些人無法體會妳的幽默,以為你說的一切都是真的,推測我和妹妹受到一位邪惡母親的壓迫,但那絕非事實。


不過,外界很難真正了解我們家庭的實況,他們聽不到我們彼此的談笑聲,也看不到我們享用炒飯加漢堡的美食,更無法想像一家四口加上兩隻小狗,擠在一張床上為下載哪些電影爭論不休的有趣畫面。


我承認我有一位不可違抗的母親,但現在18歲了,即將離開老虎籠上大學,我很高興妳和父親如此教養我們,理由有下幾點:


許多人指控你只會培養不會自我思考的機械化小孩,但我的看法相反,我認為你的嚴格作風讓我們更獨立。我記得有一次鋼琴比賽我走上台後非常緊張,你就小聲叮嚀我「放輕鬆,只要全力以赴,不管結果如何」。


每個人似乎認為藝術屬於天分,但你卻教育我們,即使是創意亦需努力。我的同學都會參加我的鋼琴演奏會,當然大部分人也是為了會後可品嘗妳做的水餃;我在卡內基音樂廳表演後,聽到同學齊聲歡呼,還感動流淚。


進入高中後,妳也了解是讓我長大成人的時候了。所有女同學在九年級開始學習化妝後,我也走進商店購買化妝品,並學習如何使用。當你見到我第一次畫眼線時很驚訝,但並不在意,妳讓我歷經成長的儀式。


另一個我經常聽到的批評,是指妳造成子女視野狹隘,但事實上,妳和父親卻教導我為求知而求知,不附帶其他條件或目的。在高三我選修軍事歷史課程,有項作業是要訪問有參戰經驗人士,我本想直接訪問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的祖父,但妳卻認為這是偷懶,最後我訪問了一位以色列傘兵,他的故事改變我的一些人生觀。


最後,我想要讓生活有義意的願望,是一個普世認知。我認為這與成就大小或自我滿足沒有關係,而是要自己不斷努力,把潛能發揮到極致。假如我明天就離世,我會感覺我已把我的生命活出110%。為此我感謝妳,虎媽。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從Nancy身上學到的事


 


作者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本文章為今周刊隔週專欄同步發表>


 


這幾天都在下雨。有的人覺得很煩,好像雨把他們的生活都打亂了。


我此刻正坐在沙發上。毛毛細雨在落地窗外掃來埽去,似乎不太在乎周圍大地。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我要跟你說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那是與Nancy Duarte 有關的事。

幾天前我收到Nancy Duarte 的一則簡訊,只有幾行字。她說她昨天好開心。她好喜歡跟我一起在台上。並讚美我實在是一很會說故事的人。

Nancy是一位知名的演講家。她來台演講那天會場座無虛席。現場氣氛也很熱。在她演講結束後,我有幸安排到台上,與她一起回答聽眾的問題。她與我在主持人的引導下,與聽眾互動得興高彩烈,一直到最後一分鐘。結束後看到那麼多聽眾上台排隊找她簽書,我就先走了。

我猜她可能是從工作人員那裡要到了我的手機號碼。接著我要想像她是在等車或等飛機的時候,寫下這條簡訊。然後就發出去了。不知道Nancy 能否想像這條簡訊會引發多少聯想,激起多少遐思。

先談談收信人的反應。我真的好開心。雖然我本來就很高興能有這機會分享溝通的心得,當天的討論也進行得很順利,但我還是要說,這條幾十個字的短信帶給了我好多重要感。不但讓我覺得當天的一切都很值得,而且以後會更樂意參加這類活動,表現也會更好。都只因為重要感。

重要感!我已經七十多歲了,可以說飽經世故,還這麼需要重要感?或說重要感還會那麼重要?

美國的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認為,人的本質中最強的驅動力(driving force) 就是重要感。心理學家馬斯洛更強調,重要感是人性中極高的需求,駕臨於安全感、歸屬感之上。卡內基的三十條溝通人際關係原則中,第九條原則就是:衷心讓他人覺得他很重要。

你希望你的同事更加投入工作、績效更好嗎?很多總經理會為此改革制度,加強要求,提高獎勵,甚至威脅。要是擔任領導工作的人都知道怎麼樣能讓別人覺得重要,那該多好。因為那是最強的驅動力。

有多少父母希望孩子好好讀書、上進。他們有讓孩子覺得他很重要嗎?天知道父母給孩子的一封信會給他多少重要感。尤其是父母在信中真誠的表露關愛、贊賞的話,孩子一定更想要全力以赴。因為他的需求得到了滿足。

還有更好的消息。Nancy 的事告訴我們,一則短訊也會帶來同樣的效果。

窗外的雨慢慢的好像看不見了。我卻一點睡意都沒有。能與你這樣的朋友談心,好像也能給我帶來一些重要感。謝謝你啦!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班扎古魯白瑪的沉默》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 相愛


寂靜 歡喜


 



 


 


(Ginger: 怎麼那麼巧!! 格友卡歐魯說她正在看此書呢!!


扎西拉姆.多多包含此詩,還有她其他的作品在2011年底集結出版成書了!!


而且,看了一下博客來的介紹,她年紀竟還比我小啊^^ 


找個時間,一定也要找書來看看!!!)


 


當你途經我的盛放:一個行者的心靈旅程

 

此詩收錄自扎西拉姆.多多的書當你途經我的盛放:一個行者的心靈旅程



扎西拉姆.多多


  原名:談笑靖,女,漢族人,生於一九七八年。

        她是扎西拉姆.多多,當代女詩人,一個真實又勇敢的行者。


  二○○七年,扎西拉姆.多多在個人博客發表「你見,或者不見我……」一詩,在兩岸三地掀起了瘋狂轉貼熱潮,千萬網友爭相詢問、走進書店找這首詩的出處,其作者一度被誤傳為六世達賴喇嘛、詩人倉央嘉措,後經法院判決證明,正名作品為扎西拉姆.多多創作;甚至在馮小剛導演的電影《非誠勿擾2》中,在最後的結局聽到全詩獨白;而今,我們終於盼得《當你途經我的盛放》成集問世。


  書中收錄她從印度旅行歸來的文字六十餘篇,並搭配二十餘幀行腳途中的攝影圖片,寫愛情、寫國度、寫旅行、寫個人生命與信仰的燦爛徹響。有些文字只第一眼就這麼愛上了,就像前世封印的胎記,鑲嵌在一個與靈魂等老的年代。每一個嚮往自由的人都該閱讀的文字,它是來自人和自然互贈性情的心靈之歌!


文章介紹引用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9155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Ginger: 去年從格友小七那兒認識了大嫂,第一篇看的文章就是此篇-「祭祖!長媳扛著了!


記得去年在看此文的時候,當看到大嫂跪著開心與婆婆一起做粿的模樣,非常感動!!


這幾天當看著身邊許多朋友們都在準備過年的此時,


有的媳婦或許正在擔憂過年時與公婆家的相處,


也有的媳婦正在煩惱這一年一次的見面時刻......


 


此時,我想起了大嫂的這篇文,


我想起了大嫂做為媳婦她內心的感恩與愛,


我想起了大嫂寫著與婆婆一起把對祖先的思念,與對孩兒的關愛都包入那一顆顆草仔粿中,


我也想起了大嫂享受著和婆婆閒聊的時光.....


我眼眶又再度泛紅,真的很感動!!!!


 


謝謝大嫂,也謝謝小七的介紹!!


大嫂寫的真好: 「親情之間的溝通,也如同包粿的過程,需要用心去融合!」


轉貼此文章與大家分享,也祝福我們大家(尤其是媳婦們!!)


都能用「再多一分」感恩的心過一個美好新年^^


 


 



每到了幾個重要節日,像清明祭祖掃墓或過年祭拜祖先,


 


我會先和婆婆事先約定時間,用一整天來做粿!


 


手工搓揉的過程,和進了婆婆一生的悲喜情懷!


 


有許多感恩與分享都包進了草仔粿裡!


 


分享給我的小叔、小嬸和姑姑們!


 


 




 


這圓滾滾的草仔粿,有許多的愛心喔!


 


有對祖先的思念、有對孩兒的關愛,


 


每次都做15斤,換算這樣大小的粿約有160個,


 


這麼多,可不是拿來賣的,而是分送給婆婆的七個孩子!


 


 




 


 


瞧!婆婆的粗造卻有力量的大手,生養七個孩子,


 


她非常傳統、慈愛,沒有分別心地對待兒女們,


 


我學會了這項傳承─做粿!


 




 


山上的爐灶很忙碌,在蒸著一粒粒的愛心,


 


這免費的能源是公公菜園裡拆下的山藥棚架,自然循環的居家特質,


 


如同他們勤儉持家的特性!


 




 


 


祭祖的大菜就是手工作的素食的粿,因為祖先茹素,


 


所以我們做的粿都是純素食的,健康又美味!


 




 


 


每次做粿的時間,就是我和婆婆閒聊的時光!


 


她談及往事,傷心處會落淚,歡喜處會掩嘴竊笑!


 


可愛的婆婆如同我生命中的陽光,永遠溫暖!


 


為此她曾經希望我保證,當有一天她不在了!?


 


我一定要用手工作成的粿來祭祖,一定要親手做喔!


 


因為祖先茹素!拜粿是最彭派的!


 


話峰一轉,婆婆搖搖頭,你那麼忙,恐怕會沒時間,不要為難你了,反正我也看不到了!


 


含著淚,擁著她,我會的,媽媽!您放心我一定會做粿!


 


附註:曾經在聯合報繽紛版發表過的散文,記錄了做粿的心情!歡喜和您分享!


 


 


祭祖!長媳扛著了!


 


    重陽節前夕,和婆婆一起作粿,準備祭祖,由於祖先都是茹素,所以粿的內餡簡單地以素食為主。婆婆買好材料,先將米磨過,再放入米袋壓乾,等我回到家,就著手切芋頭,她則忙著煮綠豆餡,頓時廚房成為我們最私密的交集空間。


 


    她先伸長脖子左右探看,輕聲地說:「說到妳爸爸,寒酸兼吝嗇,門前那個水溝蓋,堅持要自己鋪木板,我跟他說一些錢花下去,不是很安全嗎?」婆婆順從溫柔的個性,偶爾也需要發發牢騷,我深知她和公公的感情生活,所以我當一個忠實的聽眾,耐心地傾聽。


 


    「媽!不要緊張,爸爸若走進來,我會告訴您!」瞬間婆婆彷彿吃下一顆強大的定心丸,又繼續扯開嗓子說:「妳爸哦!想不開,那芋頭價格貴一點的,一定比較好吃;他捨不得買,偏偏要買便宜的,我自己有錢,吃好一點,不用看他的臉色,所以咱做女人的,身邊一定要多存一些錢,妳知影沒!」


 


    當我看見公公的影子在窗前晃過,我即刻轉開話題,拉高音量:「媽!那天買的衣服,您喜歡嗎?」婆婆機靈地馬上伸出舌頭,像個做錯事的小孩;反倒公公很幽默地開口說:「奸臣黨,又在說我的壞話哦!」


 


    「沒有啦!媽說她很幸福,說您越來越疼她了!」


 


    婆婆用長滿厚繭的雙手,把壓乾的米揉碎,白米粒粒晶瑩,如同她單純無瑕的人生觀,她深嘆一口氣說:「以前我自己帶七個小孩,作粿的時候,一個人慢慢磨,做到三更半夜,月亮都在頭頂上,也是這樣走過來了!現在年輕人沒人要做,我有五個媳婦,只有妳會做,以後我若不在,妳也要作粿。咱祖先吃素,只有吃粿最豐盛。」我把溶合葉子粉的糖水,加進米粒中,雙手使勁力氣搓揉,大家庭背負的責任,是甜蜜的負擔,用力推擠整合,一粒汗珠順著我的額頭流下。


 


    婆婆將香蕉葉上滾動的水珠,用布擦乾。語氣慎重地說:「以後咱家的祖先牌位,妳做大媳婦,就由妳負責拜,除非其他弟弟主動要分出去拜,否則就不要分,我看很多分祖先牌位,分到最後,祖先都淪落到住倉庫的命運。」婆婆眼裡有淚光,這些年來兄弟姐妹共同創業,難免發生嫌隙,公公婆婆的心,彷彿石磨般轉個不停,能不能做到公平?可不可以得到孩子完全的善解與體諒,我的感受最深,因為貼近她們的心有多近,感覺就有多深。


 


    我和婆婆各拿起一小糰的粿,壓平再包入內餡,細細轉動,捏合收口,最後輕拍一下,芋頭粿就安穩靠在翠綠的香蕉葉上,等待入蒸籠蒸熟:親情之間的溝通,也如同包粿的過程,需要用心去融合。


 


  拿著粿印,右手用力擠壓內餡,再翻個面,深烙的紅龜形狀就凸顯得很漂亮。婆婆笑著說:「麗華,以後妳的媳婦可能不會作粿給妳吃,幸好,妳是我的媳婦,我還有粿可以吃!」


 


   「媽!現在的婆婆,很多人都不幫忙媳婦帶小孩呢?」她很不屑地說:「那是傻瓜,家裡有個小孩,可以談談天,帶去散步,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我若出門,都在誇耀我有幾個孫子;而不是展示我有多少錢?孫子看得見,錢又看不見。」


 


「我這一輩子,最幸福的事,想吃什麼?買來吃,想要穿什麼?就買來穿,不要浪費,也不要欠人錢,身邊有孫子作伴,那樣最快樂!」婆婆簡單善良的生活觀,如同那一個個剛蒸出來的粿,經過搓揉再黏合,最後圓鼓鼓地氳著蒸氣,像是圓滿和諧的人生,祭祖供桌上,祖先品嚐一份真心誠意製造出來的孝道,鐵定會笑到合不櫳嘴!


 


有一天,我載婆婆到山上走走,看到鄰居陳伯父,落寞地坐在庭院裡曬太陽,婆婆感慨說著:「阿伯的妻子,年初突然間過逝,他的身體越來越糟,常常儍地看著妻子相片在擦眼淚。幸好他的大兒子很孝順,全家人又從台北搬回山上住,鄰居们都在誇讚,這個大兒子,做得很稱職。」


 


婆婆意有所指在我耳邊提過幾次,山上人家一致的生活型態,家裡頭只剩下老人,年輕人都到外地打拚,只有過年過節才像倦鳥歸巢般,作短暫的停留。其實婆婆不用說,我全都懂,只是心中有千百個不願意,絕對不捨您及爸爸的離開,若果真那一天的到來,我的肩上會愉快地扛起,陪伴您們的責任,因為您們都是我心目中,最敬愛的人呀!


 


 


 


 


    發表於聯合報繽紛版92年的除夕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inger: 好喜歡這一期的親子天下雜誌,打算利用年假時光慢慢品嘗。


 


這幾年因為部落格開啟了另一片天空,


也因為部落格認識很多真心相待的好朋友們,


而我也在大家分享的生活故事中不斷的去思考、甚至反省及對映自己的生活,


給自己繼續向前的力量!


 


有的格友跟我好相似,我們對於一件事會有相同的心思與想法。


有的格友與我很互補,我也很喜歡看跟我完全不同方向去思考的另一個世界。


有的格友愛好大自然,讓時常在店舖顧店的我也跟著到處玩似的享受海闊天空。


有的格友特別會說故事,那細膩的人性在他筆下讓我看的非常過癮也有很深的觸動。


..............


我要謝謝你們與我分享一切,這真的是很幸運也值得珍惜的!!


 


喜歡親子天下的總編輯何琦瑜小姐的好標題,「在別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功課。」


我也在你們的故事中,找我自己人生的功課!!


 


 


在別人的故事 找到自己的功課


文章引用自: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4&nid=1165


作者:何琦瑜  2011.12.29

親子天下


熟悉《親子天下》的讀者,拿到這期雜誌可能會嚇一跳。因為封面看起來像是財經雜誌,可愛的孩子不見了,出現了好些可能是你所熟悉的人物。一月號,新的一年開始,我們特別企劃了類專刊的形式,透過採訪、邀稿、書摘,蒐羅了國內外一○一個人物,請他們分享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改變了他們人生的學習經驗和成長體悟。


談起教育,成人們很習慣訴說「該教些什麼」,總覺得孩子需要被「餵養」。我們很少探索受教者的心靈,從學習者的角度,探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教師,什麼樣的環境、課程、內容,或是學校之外的、家庭的教養……能激發受教者的學習動機,像在暗室中看見光,誘發他一生主動追尋知識的嚮往,啟動他熱衷學習的引擎、奠立他的價值觀、責任感與正向的自我認識。


也因此,這次一○一個人物故事,我特別想跟讀者分享的,其實不是「成功者的典範」,雖然這一○一個「人物樣本」,的確多數是在各行各業有自己的位置和成就;但我一點都不想鼓吹「照這樣做就可以養出成功孩子」的通俗價值。


我真心希望透過這次的探索,能夠讓更多讀者看見學習者的多元樣貌。讓教育的改變,允許更多元的空間和可能。這次的專題,像是我私心規劃的一個小型「田野調查」,一○一個人物,有一○一種長大的歷程、一○一種學習的方式。人生的養分不必然從成人所規劃的、理所當然的途徑而來。他們或許犯過錯、繞過路,但最終生命的樣貌,多數是因應著內在的召喚,而不是外在的期許(或壓力)形成。


關鍵字:參與、樂趣和自信


關於「學習」,我們所談論的也不只是「學科知識」或「專業技能」;而是廣泛的、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基本素質,得以自我實現的關鍵能力與態度。我們以發現自我建構價值啟蒙知識、以及開拓視野四個區塊做為骨架,用以收納這一○一個人物故事。


到底學習的內涵是什麼?《親子天下》也特別專訪了英國創意文化與教育中心執行長保羅‧寇拉。英國正在進行一場創造力教育的學習革命,因為未來的工作,有六成還沒有「被發明」。孩子需要具備的是「自己創造工作、創造前途」的能力。因此,政府投入十四億台幣的預算,和學校共同合作,已累積超過八千個「創造力教育」計畫。寇拉提到,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engage(參與、投入、主導學習的過程)、interest(發現學習的樂趣)、confidence(建立學習的自信)。


看稿的過程中,我常常讀到令人感動、熱情澎湃的學習成長故事。多數都能在故事中找到這三個關鍵字的軌跡。


例如,寫了超過四十本書、得過好多獎的童書作家、小學老師王文華,曾經白天在工廠做工,晚上讀高職夜校。學校裡沒有師長看得起他們,他們也放棄了自己。直到一位年輕的國文老師「發現」了他,對他有所要求,在每一次作文後與他「課後詳談」。他對十七歲的王文華說:「你的能力,不只在這裡。」期許啟發了鬥志,改變了王文華的一生。


許多故事裡的好老師,給孩子自信的踏腳石,讓他們勇敢,幫助他們往前跨步。


又如,拿到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家新人首獎的鄒駿昇是個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他那雙看得懂圖形的眼睛,卻看不懂數學的邏輯。一個功課不好品性不差的孩子,如同隱形人般的游離在學校的外圍角落。還好是一個畫圖比賽讓他被「看見」,因為被看見,所以有了努力的方向。在父母阻擋的狀況下,他曲曲折折,繞了一大圈,還是去了英國最好的皇家藝術學院讀完了碩士,走向藝術家的道路。


當有了興趣與熱情,不需要任何外在誘因,再辛苦,也沒有人能阻擋他的學習之路。


還有許多受訪者的「學習成功關鍵」,來自有餘裕發呆和玩樂的童年。跟在媽媽身邊賣菜的沈芯菱,在菜市場裡學會了同理和滿足;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花蓮後山長大,愛玩的爸爸是第一個讓他感受學習趣味的老師。帶著他們觀察大自然、在雨中聽雷聲和閃電理解光速和音速的差別……讓他從小就因為好玩,對所有知識都充滿好奇和學習的欲望。


真實的人生,不總是理所當然的如此勵志、如此一步到位。於是我們也看見一○一個故事裡不愉快的記憶:出版人顏擇雅,遇見變態卻能激勵閱讀的老師,那段異於常人的白色恐怖經驗,讓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女孩就能理解人性的複雜;人權律師賴芳玉,在學校裡看見勢利的本質,累積的憤怒和不平等,促使她成為為弱勢爭取權益的律師。


他們的故事讓我看見,有時候,看似負面的傷痕,也能成為深刻的力量。


做為一個關心教育的母親,我從許多故事裡得到安慰與啟示,謝謝所有接受採訪與邀稿的朋友,謝謝他們願意真誠分享,曾經脆弱、曾經掙扎、或曾經美好豐富的童年與成長。


我寫不完我的「讀後心得」,也不願意為這些故事貼太多標籤。希望這些故事能陪伴讀者度過即將到臨的假期,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功課。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章引用自汪培珽的新書「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http://www.wretch.cc/blog/wangpeiting/10327546


 


我愛孩子不求回報,為什麼一定要孩子知道我愛他呢?


對,很多父母是這樣認為的,永遠埋頭苦幹付出,然後事情演變到最後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你怎麼不領情呢?」


愛,是一種感情。感情,就一定要能交流。單向的感情,多半只是一情願。當孩子知道你愛他,你也才能收到他對你的愛。


你希望收到孩子對你的愛嗎?我不是說有形的什麼生日禮物唷,我是說無形的愛意。應該沒有父母說不要吧。


這一年,弟弟才上幼稚園大班,每個星期一的早上上學,因為剛好都有長輩送,所以我就不用起床,可以繼續睡到自然醒。


某個星期一,早上我突然醒來,聽到客廳好像還有聲響,就急急地往外衝,我只是想把握最後一秒鐘跟弟弟說再見。可是等我衝到外面時,靜悄悄地,偌大的客廳裡一個人也沒,他們都已經走了。


當天接弟弟放學,我就跟他描述「媽媽早上看不到他」的落寞感覺。其實,也沒什麼落寞啦,我又回去睡我的回籠覺了。這件小事,應該到此結束了才對。


沒想到,過了一星期,這回我沒有突然醒來,但朦朧中好像聽到弟弟要大家等一下,然後有人開房間門進來,孩子特地跑到我的身邊--當時是冬天,我的棉被蓋得緊緊的,弟弟卻走進來將我的被子蓋得更緊,鋪得更平,然後彎身輕輕地跟我說:「媽媽,我要去上學了,你等會兒醒來看不到我,不要傷心,我中午就回來了唷。」


他一邊走一邊往門邊倒退,那神情,簡直就像男朋友要去上戰場,女朋友在火車站送別。然後臨關上門,還送來一個飛吻,說:「祝你好運。」


這麼小的孩子,經過了一整個星期,怎麼會記得要來給媽媽他的「愛意」呢?


他不是來討好我的--當孩子收到你的愛意後,他們自然地,就也會想讓你知道「他愛你」。


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很重要。


因為,你的愛意傳達得過去,那麼,你才接得到孩子給你的愛意啊。


「想不想接到孩子給你的愛呢?」


那就得讓孩子知道你愛他。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