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ger: 好喜歡這一期的親子天下雜誌,打算利用年假時光慢慢品嘗。


 


這幾年因為部落格開啟了另一片天空,


也因為部落格認識很多真心相待的好朋友們,


而我也在大家分享的生活故事中不斷的去思考、甚至反省及對映自己的生活,


給自己繼續向前的力量!


 


有的格友跟我好相似,我們對於一件事會有相同的心思與想法。


有的格友與我很互補,我也很喜歡看跟我完全不同方向去思考的另一個世界。


有的格友愛好大自然,讓時常在店舖顧店的我也跟著到處玩似的享受海闊天空。


有的格友特別會說故事,那細膩的人性在他筆下讓我看的非常過癮也有很深的觸動。


..............


我要謝謝你們與我分享一切,這真的是很幸運也值得珍惜的!!


 


喜歡親子天下的總編輯何琦瑜小姐的好標題,「在別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功課。」


我也在你們的故事中,找我自己人生的功課!!


 


 


在別人的故事 找到自己的功課


文章引用自: 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4&nid=1165


作者:何琦瑜  2011.12.29

親子天下


熟悉《親子天下》的讀者,拿到這期雜誌可能會嚇一跳。因為封面看起來像是財經雜誌,可愛的孩子不見了,出現了好些可能是你所熟悉的人物。一月號,新的一年開始,我們特別企劃了類專刊的形式,透過採訪、邀稿、書摘,蒐羅了國內外一○一個人物,請他們分享記憶中印象深刻的、改變了他們人生的學習經驗和成長體悟。


談起教育,成人們很習慣訴說「該教些什麼」,總覺得孩子需要被「餵養」。我們很少探索受教者的心靈,從學習者的角度,探討什麼樣的教育、教學、教師,什麼樣的環境、課程、內容,或是學校之外的、家庭的教養……能激發受教者的學習動機,像在暗室中看見光,誘發他一生主動追尋知識的嚮往,啟動他熱衷學習的引擎、奠立他的價值觀、責任感與正向的自我認識。


也因此,這次一○一個人物故事,我特別想跟讀者分享的,其實不是「成功者的典範」,雖然這一○一個「人物樣本」,的確多數是在各行各業有自己的位置和成就;但我一點都不想鼓吹「照這樣做就可以養出成功孩子」的通俗價值。


我真心希望透過這次的探索,能夠讓更多讀者看見學習者的多元樣貌。讓教育的改變,允許更多元的空間和可能。這次的專題,像是我私心規劃的一個小型「田野調查」,一○一個人物,有一○一種長大的歷程、一○一種學習的方式。人生的養分不必然從成人所規劃的、理所當然的途徑而來。他們或許犯過錯、繞過路,但最終生命的樣貌,多數是因應著內在的召喚,而不是外在的期許(或壓力)形成。


關鍵字:參與、樂趣和自信


關於「學習」,我們所談論的也不只是「學科知識」或「專業技能」;而是廣泛的、做為一個人應有的基本素質,得以自我實現的關鍵能力與態度。我們以發現自我建構價值啟蒙知識、以及開拓視野四個區塊做為骨架,用以收納這一○一個人物故事。


到底學習的內涵是什麼?《親子天下》也特別專訪了英國創意文化與教育中心執行長保羅‧寇拉。英國正在進行一場創造力教育的學習革命,因為未來的工作,有六成還沒有「被發明」。孩子需要具備的是「自己創造工作、創造前途」的能力。因此,政府投入十四億台幣的預算,和學校共同合作,已累積超過八千個「創造力教育」計畫。寇拉提到,要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有三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字:engage(參與、投入、主導學習的過程)、interest(發現學習的樂趣)、confidence(建立學習的自信)。


看稿的過程中,我常常讀到令人感動、熱情澎湃的學習成長故事。多數都能在故事中找到這三個關鍵字的軌跡。


例如,寫了超過四十本書、得過好多獎的童書作家、小學老師王文華,曾經白天在工廠做工,晚上讀高職夜校。學校裡沒有師長看得起他們,他們也放棄了自己。直到一位年輕的國文老師「發現」了他,對他有所要求,在每一次作文後與他「課後詳談」。他對十七歲的王文華說:「你的能力,不只在這裡。」期許啟發了鬥志,改變了王文華的一生。


許多故事裡的好老師,給孩子自信的踏腳石,讓他們勇敢,幫助他們往前跨步。


又如,拿到義大利波隆納插畫家新人首獎的鄒駿昇是個有學習障礙的孩子,他那雙看得懂圖形的眼睛,卻看不懂數學的邏輯。一個功課不好品性不差的孩子,如同隱形人般的游離在學校的外圍角落。還好是一個畫圖比賽讓他被「看見」,因為被看見,所以有了努力的方向。在父母阻擋的狀況下,他曲曲折折,繞了一大圈,還是去了英國最好的皇家藝術學院讀完了碩士,走向藝術家的道路。


當有了興趣與熱情,不需要任何外在誘因,再辛苦,也沒有人能阻擋他的學習之路。


還有許多受訪者的「學習成功關鍵」,來自有餘裕發呆和玩樂的童年。跟在媽媽身邊賣菜的沈芯菱,在菜市場裡學會了同理和滿足;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花蓮後山長大,愛玩的爸爸是第一個讓他感受學習趣味的老師。帶著他們觀察大自然、在雨中聽雷聲和閃電理解光速和音速的差別……讓他從小就因為好玩,對所有知識都充滿好奇和學習的欲望。


真實的人生,不總是理所當然的如此勵志、如此一步到位。於是我們也看見一○一個故事裡不愉快的記憶:出版人顏擇雅,遇見變態卻能激勵閱讀的老師,那段異於常人的白色恐怖經驗,讓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女孩就能理解人性的複雜;人權律師賴芳玉,在學校裡看見勢利的本質,累積的憤怒和不平等,促使她成為為弱勢爭取權益的律師。


他們的故事讓我看見,有時候,看似負面的傷痕,也能成為深刻的力量。


做為一個關心教育的母親,我從許多故事裡得到安慰與啟示,謝謝所有接受採訪與邀稿的朋友,謝謝他們願意真誠分享,曾經脆弱、曾經掙扎、或曾經美好豐富的童年與成長。


我寫不完我的「讀後心得」,也不願意為這些故事貼太多標籤。希望這些故事能陪伴讀者度過即將到臨的假期,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inger 的頭像
    Ginger

    Ginger的生活隨筆

    Gi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