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經意的與一本書相遇,就像是遇到了那個人,一時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嘻嘻!是沒有那麼誇張啦XD) 但真的~每當我在閱讀完一本好書之後,總喜歡靜靜想著與這一本書的緣份,感受那種美好溫馨的感動~~
《東京小屋的回憶》就是如此的一本書。而其實在看《東京小屋的回憶》這本書以前,我並不知道作者中島京子的構思與一本兒童繪本《小房子》是有所連結的,這一本繪本《小房子》是多年前我與孩子一起共讀的故事書,當時在看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作者維吉尼亞.李.巴頓(Virginia Lee Burton)的敘述方式,每一頁皆以紅色小房子為中心,感受圍繞在小房子週圍,日月星辰與四季的變化,週圍的景物也隨著挖馬路、開商店、蓋高樓、鑿地下鐵……等,在小房子旁的可愛的小雛菊和蘋果樹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烏煙瘴氣和行色匆匆的人們,這紅色小房子身邊的點滴改變,就像是小房子也見證了時代與環境的變遷。
(《小房子》維吉尼亞.李.巴頓/引用自博客來)
由中島京子所著的《東京小屋的回憶》,是以回憶錄的形式,藉著從女傭多喜的視角,隨著女主人時子,住進一幢有著紅瓦屋頂的小洋房中,在那個被女傭多喜認定為「家」的地方,從二戰前東京的摩登繁華,到戰事興起的困窘蕭條,就如同繪本《小房子》那間紅色小房子,也見證了小房子本身以及週圍的風景變化。
而在女傭多喜守護的這個「家」中,有著許多溫馨美好的平凡日常生活點滴,也卻有著一段可能毀滅一切的禁忌愛情,在悄悄地發生……
喜歡書裡的幾個片段:
一段是女傭多喜不經意地在打掃撢灰塵的時候,發現了女主人時子從鎌倉帶回來的日本女詩人与謝野晶子的和歌集,書裡夾著一小片色紙的那一頁,那一首詩寫著:「無詞無曲,可寄相思,彼時彼日,常在我心。」短短的四句詩,蘊藏著濃濃深刻的情意。
另一段是當女傭多喜在跟女主人時子的好友同學睦子訴說女主人近來的一些改變時,睦子對女傭多喜所說的那段話:
「走上男女相愛的路程,是人類的第一正道無誤,但是,應該還有第二條路。同時也該允許第三條路。這條路是為得不到相愛的人、寂寞但全心全力工作生存的人而開。不論是走第一條路、第二條路還是第三條路,各自專心向前,抱著發揮自己、美善成長、對宇宙有所貢獻的心情走下去即可。我認為,除了採取這三個形式,人類沒有其他度過生涯的方法。」
睦子緊握女傭多喜的手。「...我把這個當作聖經,謹遵而活。.....或許,我們兩個都是走上第三條路的人。」
後來,女傭多喜找到了睦子所說的這段話的出處-吉屋信子的小說《黑薔薇》,也看到了睦子當時省略沒說出口的「第二條路」,我覺得這一段的那種愛戀的心境描寫的非常細膩動人。
(《東京小屋的回憶》電影海報)/引用自開演電影網)
而整本書最精彩迷人的,我覺得就是書裡的最終章。
作者讓讀者看到最後,然後以〈迷上Itakura Syouji的《小房子》〉另起章節,藉由女傭多喜的後代孫輩看到了Itakura Syouji紀念館的照片,所有關於這位在年輕時擔任女傭的姨婆多喜在日記本上所記錄的事情,全部都維妙的連接起來,就像在看推理小說,逐一連接每一個點,而《小房子》作品的創作者Itakura Syouji,正是當時愛戀女主人時子的板倉先生。
板倉先生在戰後成為漫畫家,在他度過晚年的工作室中發現了圖畫劇作品《小房子》。被認為是為了個人記憶而畫,總共畫了十六組畫中畫形式的插畫──稱為「套匣式構造」,圓圈中是小洋房的生活,有兩個女人、一個男孩,而十六組的最後一張畫是男孩獨自在外面玩耍,兩個女人頭靠的很近,握著手,從小窗裡望著男孩。而這一張畫,圓圈的外面是一片漆黑,像攝影機的鏡頭收入光圈,有如老黑白電影結束時的畫面。
在這最後一張畫的背後,有用潦草的英文寫著「sacred / secured」,指的是「神聖的/被守護的」意思嗎? 這也可以視為板倉先生創作《小房子》整個作品的主題。
(我甚至感覺Itakura Syouji紀念館與板倉先生的這個創作品好像就真實的存在著,我好想看喔XD)
在故事的最後,女傭多喜的孫輩把姨婆多喜保存多年的的書信交給女主人時子已近八十歲的兒子,讓兒子來親自拆封,原來,所有圍繞在這棟有著紅瓦屋頂的小洋房中,在這屋子裡的每一個人,大家都是如此地愛護著守護著這位女主人。而晚年的多喜為什麼長年懊悔時常在哭泣的原因,作者也藉由著這封書信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好好看~真的好好看~ 讀完最終章,感受到作者細心安排的巧思,那種直衝腦門的驚喜讓我又再度從頭翻起書,毫不猶豫地再看個一兩遍,整個內心湧上的感動餘韻繞樑,真的是回味無窮。
真的是一次好有意思的閱讀體驗,從一開始的《東京小屋的回憶》,讓我又找來繪本《小房子》,與孩子再一次共讀,去感受小房子週遭的一切變化。然後,從這本書讀到了日本著名女詩人与謝野晶子的詩,我也去閱讀了她美麗且感情充沛的詩集-《亂髮》。特別一提的是,這本書讀起來十分流暢,文字也非常的優美,此書的譯者是陳寶蓮小姐,上一次讀到陳寶蓮小姐翻譯的書是《蝦蟆的油-黑澤明尋找黑澤明》。
是巨蟹座的關係嗎? 從小就很戀家的我,每次在畫圖的時候,若沒有特定的主題時,那麼我一定會畫「家」,一定會畫一棟「小房子」來代表著家,感謝這一次的美好緣份,與這本小說《東京小屋的回憶》相遇,這棟有著紅瓦屋頂的小洋房,讓我讀到了橫跨六十年歷史,身處大時代的美麗與哀愁,小屋子裡有著喜也有著悲,更有著濃密綿長的真摯感情。
P.S 還沒有看此部小說所改編的同名電影,有機會也會看這部電影的~ ^__^
《東京小屋的回憶》電影預告: (引用自博客來)
以《寅次郎的故事》聞名的山田洋次導演,看到了小說家中島京子2010年獲得了直木賞的《東京小屋的回憶》,親自寫信說:「我對那個時代很孰悉,覺得自己應該把這個故事拍成電影。」結果完成的影片,給飾演多喜的黑木華帶來了柏林影展最佳女演員銀熊獎。
~以下內容簡介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第143屆直木賞得獎作品
★【日本作家‧明治大學教授】新井一二三 專序
★【作家】陳柔縉、【日劇達人】小葉日本台 溫暖推薦
同名改編電影,6月13日上映,無盡思念的祕密!
日本電影大師 山田洋次讚嘆:
「請允許我把它拍成電影,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如此想要盡快拍成一部電影!」
★柏林影展競賽片
★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
★山田洋次執導,久石讓配樂
★松隆子、妻夫木聰、黑木華、倍賞千惠子、片岡孝太郎主演
「太太,我會一輩子守著這個家。」
為了您的幸福,為了您……
昭和初期,離開家鄉到東京幫傭的少女多喜,遇見了年輕美麗的女主人時子,並隨之嫁入平井家,住進一幢有著紅瓦屋頂的小洋房中。
在那個被多喜認定為「家」的地方,她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動盪,從二戰前東京的摩登繁華,到戰事興起的困窘蕭條,就如同迅速變換的車窗風景。
但對多喜來說,最重要的並非外在世界,而是她真心喜愛的時子一家人,只是,在她想守護的這個家中,卻也有段可能毀滅一切的禁忌愛情,正在悄悄發生……
本書以回憶錄形式,透過女傭多喜的視角,記載了昭和初期戰爭陰影漸濃的東京家庭風景,和當時的人們心情與集體記憶。栩栩如生的人物塑造,以及歷史的詳加考究,為此作贏得了直木賞的殊榮。而作者於故事最後所安排的巧思,以及出乎意料的結局,更將感動讀者心靈,留下回味不已的深刻餘韻!
(介紹來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