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作者:諾姆.布羅斯基、鮑.柏林罕出版日期:2009 年10 月 02 日 |
引用自博客來: http://www.books.com.tw/books/series/series9789866613227-1.php
一百萬美元就在你腳下
我們都有生意上的師父,但他們在當我們師父的時候,我們卻未必察覺。
我的第一個師父,也是我最好的師父,是紐約市一位小商人。他的生意是沿街叫賣,到客戶家裡賣布料、用品和雜貨。他就像個四處遊走的一人百貨公司,生意上的大小事,全由自己一人打理──從採購到記帳、到信用管理、到收款。有時候,我會跟著他跑一趟,我會問很多的問題,而他也會把他為什麼這麼做的邏輯解釋給我聽。就這樣,我學到一些至今仍然受用的重要生意觀念。
然而,當時我並不重視我所得到的教育。那時的我只有八歲。那位沿街叫賣的小販,就是我的父親。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從來都沒有想到要經商,我不想走父親的老路。大學畢業後,我進入法學院,以為我要靠法律賺錢。但造化弄人,最後我還是去經商了。這時我才了解,過去父親所教我的,竟是如此之多。
例如,他是第一個向我解釋為什麼高毛利率很重要的人。他用的是不同的說法──利差要大──但道理是一樣的。「每一筆生意一定要有很好的利差。」他說:「你的客戶一定得是付得起錢的人。」「不要占別人的便宜。」「要合理。」這些都是深植在我心中、非常了不起的生意課程,而且全都直接來自我父親。
此外,他還有一些想法。「不要為一件事情煩惱兩次。」當我對即將發生的事──例如期末考──感到焦慮不安時,他會這樣對我說。他問:「你把功課做好了嗎?你已經準備好了嗎?」我一向都會準備好。「那就不要煩惱兩次。」換句話說,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不會發生的問題上。
當我抱怨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不知時,他說:「你的鞋子底下就有一百萬;你只要找一找就行了。」一直要到後來成為一個企業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
當我提到某樣我很想要的東西時,他說:「你不提出要求,就得不到。」我於是要求能有更多的零用錢。他笑著說:「提出來很好,但你不會只因為提出要求,就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很久之後我才知道,他為我上了銷售的第一課。
養成一種成功者的「心智習慣」。
這些教誨,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效果。它們成了我的心智習慣,引導我,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照著做。
例如,我有一個承襲自父親的好習慣,就是把問題分解成幾個基本單元,再一一克服。他相信,大多數的生意問題──還有人生問題──雖然乍看之下好像很複雜,其實基本上都很簡單。他教我在處理問題時,必須檢視其基本元素,並了解真正的來龍去脈。而且,千萬別以為從表面上所看到的,就是真正的問題。這個思考方式,多年來一直是我最有力的事業工具。
事實上,我認為要想成功創業,靠的就是這些心智習慣。我個人創業三十多年來,成立的公司超過八家,其中一家快遞公司,連續三年被《企業》(Inc.)雜誌評選為五百大成長最快速的未上市公司;另外一家檔案倉儲公司,則是以一億一千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這一路走來,我有幸能夠認識許多成功的創業家,我發現,我們大都具有相同的心智習慣。這些心智習慣,就是我們成功的祕訣。(呃,好吧,這只是成功的祕訣之一。我事業上的一大助力,當然是結縭三十九年的太太伊蓮〔Elaine〕,沒有這位終身伴侶,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寫到這裡,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想聽這些。很多正要創業的人,比較喜歡逐步條列的成功公式,或是一套他們可以用來達成目標的具體規則。問題是,世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有的,只是一種思考方式,讓我們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情況,並在不同的機會出現時,好好的把握。當然,看了我所講的這套心法,並不保證你做什麼事都無往不利,但一定可以大幅提升你成功的機會。你將會成多敗少,而你在這場遊戲中活得越久,就越有可能登上高峰。
我的第一個師父,也是我最好的師父,是紐約市一位小商人。他的生意是沿街叫賣,到客戶家裡賣布料、用品和雜貨。他就像個四處遊走的一人百貨公司,生意上的大小事,全由自己一人打理──從採購到記帳、到信用管理、到收款。有時候,我會跟著他跑一趟,我會問很多的問題,而他也會把他為什麼這麼做的邏輯解釋給我聽。就這樣,我學到一些至今仍然受用的重要生意觀念。
然而,當時我並不重視我所得到的教育。那時的我只有八歲。那位沿街叫賣的小販,就是我的父親。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從來都沒有想到要經商,我不想走父親的老路。大學畢業後,我進入法學院,以為我要靠法律賺錢。但造化弄人,最後我還是去經商了。這時我才了解,過去父親所教我的,竟是如此之多。
例如,他是第一個向我解釋為什麼高毛利率很重要的人。他用的是不同的說法──利差要大──但道理是一樣的。「每一筆生意一定要有很好的利差。」他說:「你的客戶一定得是付得起錢的人。」「不要占別人的便宜。」「要合理。」這些都是深植在我心中、非常了不起的生意課程,而且全都直接來自我父親。
此外,他還有一些想法。「不要為一件事情煩惱兩次。」當我對即將發生的事──例如期末考──感到焦慮不安時,他會這樣對我說。他問:「你把功課做好了嗎?你已經準備好了嗎?」我一向都會準備好。「那就不要煩惱兩次。」換句話說,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在不會發生的問題上。
當我抱怨對未來的人生感到茫然不知時,他說:「你的鞋子底下就有一百萬;你只要找一找就行了。」一直要到後來成為一個企業家,我才明白他的意思。
當我提到某樣我很想要的東西時,他說:「你不提出要求,就得不到。」我於是要求能有更多的零用錢。他笑著說:「提出來很好,但你不會只因為提出要求,就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很久之後我才知道,他為我上了銷售的第一課。
養成一種成功者的「心智習慣」。
這些教誨,對我產生了潛移默化的效果。它們成了我的心智習慣,引導我,讓我在不知不覺中照著做。
例如,我有一個承襲自父親的好習慣,就是把問題分解成幾個基本單元,再一一克服。他相信,大多數的生意問題──還有人生問題──雖然乍看之下好像很複雜,其實基本上都很簡單。他教我在處理問題時,必須檢視其基本元素,並了解真正的來龍去脈。而且,千萬別以為從表面上所看到的,就是真正的問題。這個思考方式,多年來一直是我最有力的事業工具。
事實上,我認為要想成功創業,靠的就是這些心智習慣。我個人創業三十多年來,成立的公司超過八家,其中一家快遞公司,連續三年被《企業》(Inc.)雜誌評選為五百大成長最快速的未上市公司;另外一家檔案倉儲公司,則是以一億一千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這一路走來,我有幸能夠認識許多成功的創業家,我發現,我們大都具有相同的心智習慣。這些心智習慣,就是我們成功的祕訣。(呃,好吧,這只是成功的祕訣之一。我事業上的一大助力,當然是結縭三十九年的太太伊蓮〔Elaine〕,沒有這位終身伴侶,我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寫到這裡,我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想聽這些。很多正要創業的人,比較喜歡逐步條列的成功公式,或是一套他們可以用來達成目標的具體規則。問題是,世上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我們有的,只是一種思考方式,讓我們可以處理各種不同的情況,並在不同的機會出現時,好好的把握。當然,看了我所講的這套心法,並不保證你做什麼事都無往不利,但一定可以大幅提升你成功的機會。你將會成多敗少,而你在這場遊戲中活得越久,就越有可能登上高峰。
Ginger的心情分享:
這是最近朋友介紹我看的一本書,看到書裡的第一篇(此篇),就相當有感觸,我在創業的路上,跌跌撞撞,看到此篇寫的,「不要為一件事情煩惱兩次。」老實說,我還真的經常為了某件事或與某個客人的互動而煩惱兩次,有時還不只有兩次呢!! 所以當下看到這句話,也點醒了自己,別為一件事煩惱兩次。
我們經常在犯錯中反省,也在做了對的決策時為自己鼓掌叫好,若你說我經營的還是間小店,但其中的眉眉角角都足以讓我學習到更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就像作者寫的,父親教導他的關念是「每一筆生意一定要有很好的利差。」他說:「你的客戶一定得是付得起錢的人。」「不要占別人的便宜。」「要合理。」
做任何工作若不能賺錢,就沒有辦法做的長久,所以賠錢的生意做不久;
如果你是以客戶的需求為出發點而產生的商品,
你要相信你的商品絕對會有喜歡它,認同它價格與價值的人;
要合理,不要占別人的便宜,我認為這是為人處事基本的道理。
讓自己再想一次這些好的觀念與心智習慣,我給自己加油打氣,
多學習多點歷練,一定可以做的更好的!!
P.S 至於那鞋子底下的一百萬.....怎麼辦?! Ginger功力太淺,還沒找到耶.....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